096.jpg

一日晚上近十一點,幾位男女在工作室門口起爭執,兩隊人馬除了相互

嗆聲的大小聲,也動了手互毆,吵吵鬧鬧持續了近二十分鐘。雖然是深夜,街頭巷弄還是有許多住戶圍觀,警察沒有出現,或許旁觀看人爭吵打架是有趣的一件事吧,所以無人報警,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場超現實的動作戲。瞧著兩女在互毆打巴掌,我想到常有人問我:「練武術能做什麼?」沒聽過有人問打羽毛球能做什麼,也沒聽過有人問跑步能做什麼,倒是常聽到週遭練武的朋友們提起被問到練武能做什麼。

 

看了一部香港電影「拆彈專家」,結局被我猜到,男主角果然是死了,英雄不死,就不夠悲壯感人。它的國語版主題曲「慢慢習慣」,一首適合飛輪踩踏的慢歌,粵語版本也不錯。這一週的飛輪課用上電影「後會無期」的主題曲「平凡之路」,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,但是主題曲的調調是我喜歡的,所以進了飛輪歌單。說到電影,前幾週看「太空潛航者 Passengers」,挺喜歡這部電影,除了劇情喜歡,女主角也是我喜愛的女演員,所以是雙倍喜歡。上網找它的主題曲,英語原文不錯,中文主題曲「光年之外」也不錯,一首飛輪課的歌。開始帶飛輪課之後,以往不常聽歌的我開始大量聽各類歌曲,羨慕會樂器,以及好歌喉的人,我無緣享受的很棒的兩件事。

 

詠春拳學生問:「黐手幾年了,還是玩不過你!」用我的黐手模式跟我玩,不可能會玩過我。不要想著要在黐手玩過自己的教學者,不可能的事,教學者所教是自己的想法與邏輯,所做是自己的個人習慣和能力可及,在學習者具有與教學者不相同的想法與邏輯,也不相同的身心能力時,不可能使用教學者的模式而勝過教學者。要看自己的格鬥能力是否勝過教學者,不是從黐手來驗證,要自由開戰,打了才會知道。在教學者眼中,學習者是永遠都不夠正確,不夠鬆柔,不夠剛猛的不夠完美,學習者不必努力去成為教學者所要求的完美,教學者的黐手模式僅在帶學習者入門詠春拳,不一定是適合於學習者的黐手模式,每個人的黐手模式都是全球僅此一家的獨一無二,每一位學習者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完美,獨特的黐手模式。

 

詠春拳學生問黐手時一個手法使用的正確性 … 不同的黐手模式,有不同的正確性。

 

詠春拳學生問:「怎麼打?」我只能教你我應該教的,像是單招動作和交手經驗,要怎麼打,牽扯到個人的身與心的獨樹一幟,不是我說了便是算數,不是我做了就是標準,要靠你自己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只能靠自己不斷的摸索與嘗試,學到適合於自己的格鬥方式,練出適合於自己的格鬥能力,打出適合於自己的格鬥天下。

 

一位詢問課程的先生問:「會黐手,就會打了嗎?」黐手是學?是練?還是用?是有用?是無用?目前在詠春拳界是各說各話,每一位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看法。我個人視黐手為通過它來學練招式,培養能力。黐手,若要能打,在學練之後,必須經過悟與證的兩個過程,學習者必須知悟它的存在意義,驗證它的實質效能,在此之後,它是學,是練,也是用。

 

詠春拳學生問:「地板技在街頭有用嗎?」沒有任何一種武術和格鬥技,也沒有任何一種格鬥技術和攻防動作,有絕對制敵的保證,使用後是否有效的影響因素除了施作者個人的格鬥能力,對手的格鬥能力也會影響。施行後是否有效、動作的對錯好壞,以及戰鬥素質的強弱,決定權並非在個人絕對性,是鬥毆兩人的相對性。

 

詠春拳一位同學問:「要練什麼?」要練什麼,必須看自身對詠春拳在追求的是什麼。

 

格鬥,在爭的是站著和倒下,鍛鍊的並非動作比劃,而是身體素質,有形的動作操作是媒介,藉此培養出無形的身心能力。練習時,心在何處?不是比劃動作,是要對手倒下,所以,力量呢?速度呢?反應呢?練習時若沒有帶搏殺之心,沒有搏命的行動,在做的是肢體活動,不是鍛鍊格鬥技術。

 

關於格鬥技,動作的部分,易學,困難在於善用,固定不變的鍛鍊模式會扼殺它,循序漸進從簡至難才能逐漸精進。

 

聽到有人說:「練武術,很野蠻,打是不好的!」好和不好與打和不打無關,是做該做的事與做不該做的事。

 

一直練習固定相同,因持續深化而進步,而練習沒有固定的不相同,在突破限制與改變現狀之下,也是一種進步。

 

詠春拳的黐手模式相當多樣,幾乎是一個人一個樣,各不相同,這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,與格鬥的無限。怎麼會如此多樣?不同的身心,有不同的發現,帶來不同的影響,產生不同的改變。加以,有些人喜歡,有些人不喜歡,有些人能,有些人不能,有些人戰,有些人不戰,總結之下,黐手模式的差異性逐漸擴大。

 

教學者的黐手模式只適合教學者自己,對和錯也只對教學者個人而言,學習者的仿學與跟練,有些人能夠輕易適應改變,有些人則以為自己能適應,實則不能,就是適應不了。

 

詠春拳的黐手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模式,可以是一種接近實戰的格鬥鍛鍊法,前提是,常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