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9.jpg

 

運動中心,七月份新學期的飛輪課,看到一位第一次玩飛輪的新同學

很憋扭的踩踏著飛輪,常常在猶豫著速度是要加還是減,阻力是要拉還是放,不斷在調整著坐要怎麼坐和站要怎麼站。相較於舊生們收放自如的處變不驚,有著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臺的老神在在,有趣的對照畫面。所帶的所有課程,每學期從第一堂課開始,我看著每一位加入的新同學們從一片空白開始,熟悉我的節奏,了解我的模式,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適應後,慢慢地有了改變。熟悉的過程,拖垮了自信滿滿的體能,摧毀了已經保有的習慣,在挑戰和鍛鍊後,新生在無聲息中新生。

 

大安的女性抗暴防身術課,有女同學希望能多教摔技。小隻女生要摔大隻暴徒男,難啊!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體格與力量對技術是有加乘效果的,也有一定比例在影響著施技的成敗,加上這堂課並非專項只玩摔技,所以怎麼教和教什麼,讓我小小傷了一下腦筋。我將單招摔技變化了一下,從短棒短刀的攻防入摔,在練習一段時間後同學們熟悉動作了,再說明如何從拳頭攻防入一樣的摔法。格鬥技,不同程度有不相同的戰法,動作會有不一樣的組合,是挺有趣的一種肢體運用方式。

 

最近詠春拳課給同學們練習較多的中距離打法,一位同學說:「走來走去,好累喔!」黐手詠春拳能戰近距離,也能打中距離。拳擊只有三拳,就可以練上一輩子,黐手詠春拳有二十多個手法,還有多個腿法,踢打的技術是練一輩子也練不完。有同學問:「需要練其他格鬥技術,例如摔技、地板技,來補強嗎?」如果是個人喜好和興趣,可以。如果目的是打街頭的防身自衛,我個人認為不需要,詠春拳的踢打技若練得好,很夠用了。同學再問:「不是練黐手就好了,還要練這麼多東西喔?」為什麼只要練黐手就好了?學練的是詠春拳格鬥,不是黐手格鬥,黐手是詠春拳格鬥的眾多訓練法之一,只練黐手是反客為主,以一概全的盲目了。

 

詠春拳課一位同學問一位詠春拳教學者的格鬥能力,他問:「他為什麼不打?」我不知道,但我想,他是已經教學多年的教練,打,若輸了,學生們可能就不會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,他之後所說所做的一切,學生們或許就不會再信他。不打,保持神秘,學生們就會跟著他的所說所做,成為忠實的擁護者和信仰者。同學再問:「你常常在打,你不怕打輸嗎?」好問題!不是不怕,是已經常常在打輸,哈!不然課堂上同學們在練習的,那些五花八門的鍛鍊方式是從何而來,是我個人在交手後的檢討啊!

 

詠春拳一位學生問:「希望將來也能當詠春拳教練,現在要做什麼準備?」就一個「多打」的準備,多和各種格鬥技的武者交流切磋,如果有機會戰街頭,或是打擂台,也打一打,多累積各式各樣的鬥毆經驗。傳武目前最大的傳承危機,是太多教學者在談武德,在講理論,在做示範,在爭對錯,在打腦內格鬥,缺少或完全沒有將所學所練拿出來真實使用的鬥毆經驗。格鬥技,是實作的技術,若說沒有學習和練習會做不出和做不好動作,那沒有打,又怎麼會知道要怎麼打。傳武的失傳與失真,並非在動作比劃,而是學練者沒有實戰經驗,和實戰經驗沒有代代相承。

 

詠春拳一位學生問:「好幾年了,還在小念頭,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下一個階段的尋橋?」傳武的套路,是一個讓它能戰的關鍵,也是一個讓它不能戰的關鍵。如果你的心在詠春拳格鬥,你就能從套路中體悟到每一位前輩們各自收納潛藏其中的格鬥智慧,但如果你的心不在詠春拳格鬥,它就會成為一個阻礙你獲得格鬥能力的絆腳石。課堂上我常說:「套路多練,用心去感受它的微訊息。」黐手詠春拳,主要訓練法是黐手,它有兩個重大的學練缺失,一是如果教學者不戰,它即成為只能示範的純理論動作比劃,無法怎麼練就怎麼用的於真實鬥毆中產生格鬥效果。二是,有些學習者,不適合黐手這種訓練法,人人可以學黐手,但不是人人可以練黐手。什麼時候可以晉階?你煩惱,我也煩惱!

 

詠春拳學生問:「為什麼站前後馬時,前腳尖要內扣,後腳尖也要內扣?」動作要怎麼做,並非絕對的只有好處,沒有缺點,優缺是同時存在的。格鬥是一個動態過程,肢體運用是一個整體協調,動作該怎麼做取的是較有利的方式,缺點則在自知後用其他方式來弭補漏洞和避免發生。為什麼要內扣,當然是有理由的,自己多想想,多試試,練格鬥,不能不明究理的傻練,也不能對自己的教學者的所說所做完全買帳。另有同學問:「為什麼前後馬要站一條線,非常卡,不能跟拳擊一樣的站與肩同寬嗎?」要站一線,是有其攻防運用的理由,但也同上方的問題一樣,優缺是同時存在,而且怎麼站還必須考量到學練者個人身體結構的狀況,理論完美與實際鬥毆會有些出入。

 

格鬥技?沒有在壓力下做練習,動作不會到位。

 

武德?當你越想活下去,犯下的罪孽會越多。對和錯,來自於立場不同,角度各異。

 

英雄?當你認清了真相之後,依然熱愛著,你是生活中的一種英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