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_1867  

上個星期,現年六十五歲的二舅舅騎腳踏車在街上,被酒駕逆向的轎車給高速迎面撞上,送醫不治。從知道事情的發生,到參加二舅舅的喪禮,我一直沒能從悲淒的低沉心情中回復過來,活著,每日分秒忙碌,在求什麼?為得什麼?在這樣的黑暗思緒裡,我跟大安提出開一堂「長青族詠春拳黐手運動」的想法,年紀漸長,在沒有戰爭的台灣,健康對許多人來說是比擁有格鬥能力更重要。

學生問:「詠春拳最終要練出什麼?」學生問這個問題,我想到婚姻,哼起歌手林慧萍的「結髮一輩子」這首歌。學生傻眼!- 總心煩我和你常摩擦的情感,像風中理不清被吹亂的髮,總是由著你改變自己的模樣,長髮也好,短髮也好,你喜歡就好。為什麼我們還有,那麼多無謂的理由可爭吵,你忘了許諾你會疼我直到老。我愛你,結髮就是一輩子,不放手,不回頭,情盟緣定就一世。我愛你,結髮就是一輩子,我是如此看待我們的愛情。

學生說:「跟拳友交流,不管是黐手或自由對打,我都佔上風,可是他說我的不是詠春拳。」交流切磋多了,你就會習慣於被否定,總有人認為自己的詠春拳才是道地原汁原味的詠春拳。實際上,每個人的詠春拳都是舉世無雙的獨一無二。當有人跟你說「還沒有懂、還沒練到、還不了解」,所指的一切是在跟說者做比較,在說者自身的理解與能力的框架之內的比較,與「道地原汁原味」毫無關係。

跟學生黐手,學生說:「老師你硬吃!」我就是要硬吃,怎樣?重點不在於我是不是硬吃,而是你如何應對。

學生說:「怎麼都沒有進步!」我說:「你在比劃動作,沒有練功力,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會卡在那兒上不去。」

跟學生黐手,學生說:「老師,我打到你!」黐手時,學習者要打到教學者不是一件難事,是很簡單的。我明白,學習者能打到教學者是很爽,但爽一下就好,不要爽太久,因為「打到」不是我所教的黐手訓練的本意。

學生問:「詠春拳沒有地板,需不需要去學地板技?」如果認為有需要,就去學,去練,有道是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,但是,別失去了根。

自由對打,學生說:「動作知道,但是就用不出來!」練習動作是簡單的,要能練活是困難的。多練,多打,然後就會明白如何練活。在練活之後,用活,是另一個要突破的關卡。不要臭著臉,揪著心的去練它,要愉悅開心的去玩它,在身和心都能自由,練就活了,用也活了。

學生說:「這樣反擊,沒有用!」有沒有用,與動作本身無關,是操作者的自身能力在決定。

武友說:「我練的武術少了自由對打的訓練方式,黐手不錯,可以拿來用!」學生說:「詠春拳和太極拳很合,可以融在一起!」對於上面兩種說法,我認為,不行,也不能,更是不成。每一種技擊武術都有自身的格鬥概念和技法運用,黐手屬於詠春拳所有,其他技擊武術是無法借,也無法融。一旦借或融,新形態(型態)的詠春拳產生!

學生說:「他那樣攻,我可以這樣防,這樣打!」不下場,嘴上要怎麼說都成理,真正的如何防和如何打,要上場打了才會知道。

看學生們練習,我說:「要放感情進去!」話畢,學生們笑了。我是很嚴肅的說,不是講笑話,我知道學生們無法體會,那是一種,詠春拳是我,我是詠春拳,沒有我也沒有詠春拳,就是這樣的感覺。

自由對打練習,學生說:「忘了帶拳套,要怎麼打?我怕會打傷同學!」要訓練自己能做到隨心所欲的分毫不差,每個攻與防的動作都在掌握之中。

學生問:「他拳很重,我要怎麼擋下來?」擋下來?我所理解的詠春拳格鬥概念是不擋的!

一位學生破板,輕鬆一擊即破,旁觀同學們驚呼他的厲害。破板學生問我如何,我說:「能打破,不錯,只是你的打法不是我所認為詠春拳的方式!」

學生說:「我力量這麼小,我只能這樣打!」不,格鬥的焦點從來就不是自己,而是對手。

學生質疑一個手法在真實打架的實用性。質疑是好的,如此才會真相大白,但是不能忘了,真實是無法事先算計和預測。課堂上的所學所練,交流切磋的所用所打,都是真實的一小部份。

學生說:「我能這樣打嗎?這樣打好像不是詠春拳?」開戰了,能全身毫髮無傷而退才是要在意的,學拳練拳是要讓自己更懂戰、更能戰,非越學越練就越被綁手綁腳的不能戰、無法戰。學過之後,練會之後,放掉,毫無牽掛的去打!

精益求精,不光只是埋頭練習,還要動腦思考,問題的複雜和深澳程度並非眼見的淺顯和單純。如果願意深入去探究,把握每一次的交手機會,它們都能讓人受益匪淺,為進步開闢一條無止境的光明道路。

教學,是一份如履薄冰,需要戰戰兢兢去應對的工作,因為所言所行,所有的經歷都會載入在學習者的記憶中,影響著一個人,給予想法和態度。

你的詠春拳,是依著你想要的模樣去成形,並無所謂的它應該有的樣子。

能做到,不表示就是詠春拳 … 去查明真相,質疑真相,一遍遍地檢驗他人的所言所行,用新的視角去看待一切,只有這樣,你才能看清真相,追尋到屬於自己的詠春拳。

世界改變,人事已非,跟隨前人的步伐,有時並非明智之舉,需要的或許是適應現在,承接傳統後再重新開始。

動作練習,練身,也練心。以武入道。

不管是正確,還是錯誤,兩條路都是艱辛的路。

你不能死板板的去學習教學者的技術,你要先有自己的想法,然後教學者的技術就會靜悄悄的溶入,屬於自己的技術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。有一個美妙的夢,才有美夢成真的機會。

黐手,講鬆柔的詠春拳教學者總會說僵硬的人很好打,但事實上並非如此,鬆柔要打僵硬需要有較對方更好的格鬥能力,如果遇上的不是僵硬,而是剛猛,就更難以應付,可以鬆柔而一直打人,也可以是鬆柔而一直被打。

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弱點,也不要畏懼克服自己的弱點。

我可以教你,但無法百分百篤定能讓你成為技擊高手,一是我有自身能力的能與不能,二是你有自身能力的能與不能。

黐手的訓練之一是對自己的控心。

檢討兒童班的訓練方式,我開始相信「嚴師出高徒」這句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